4月23日11点30分,教师工作部在远程教学中心开展第21期教工课堂,本期教工课堂特别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王怀勇教授与大家分享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心策略。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教师承受的压力在逐渐上升,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步降低。活动吸引了20余名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主持。
(王怀勇教授分享)
首先,王怀勇教授向大家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压力?”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预警有生理信号、情绪信号、精神信号及行为信号。
接下来,王怀勇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八大压力和情绪管理心策略,每个心策略都通过对相应经典心理实验的详细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策略,涉及到的经典心理实验有框架效应、心理能量守恒律、卢森塔尔实验、鲶鱼效应、犯错误效应等。八大心策略具体如下:学会积极思维、激发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树立合理期望、主动追求幸福、持续提升心理资本、树立合理公平观、构建高质量社会支持网络。王怀勇教授特别强调,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通过投资并开发“你是谁”来获取竞争优势,其基础由“你是谁”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谁”。 心理资本基于积极的心理学范式,关注人的积极方面和优点,体现个人对未来的信心、希望、乐观和毅力,关注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未来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指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的心理资源。在当前的VUVA时代,心理资本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情绪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信念;C(consequence)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王怀勇教授也与大家分享了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指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展现某种特定情绪以达到其所在职位工作目标的劳动形式。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情绪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企业与管理者也越来越需要员工能够在组织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因此员工为了符合组织要求,努力调整和控制个人情绪,情绪劳动就产生了。
王怀勇教授在讲解的过程中,金句频出,如“既要聚焦情绪,又要聚焦问题。”“既要有期望,又要避免过高期望。”“有适度的压力才是动力。”“幸福来自过程,而非结果。”“既要学会不满足,更要学会满足。”“幸福来自外在,本自具足。”
最后,王怀勇教授为大家提供了有关心理韧性的推荐书单与A型人格测试。当前,高校教师的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教师感受较大的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的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种种身心失调现象,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我们生活的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需要心理学。
文 | 李艳艳 图 | 李艳艳 供稿 |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