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举行第59期博士沙龙: AI未来的“乐观”与“担忧”10月23日中午11:30分远程教学中心举行第59期博士沙龙,本期沙龙特别邀请人工智能学院指导教授杨煜普与大家分享AI未来的“乐观”与“担忧”。沙龙报名踊跃,30余人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充分显示了大家对AI的兴趣,活动由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主持。(杨煜普教授做分享)杨煜普教授的讲座聚焦以下三个方面:哲学认知层面、技术科学层面、现实情况:联合国发布“AI教师学生能力框架”。对于哲学认知层面,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拷问一些宏达的问题:1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2 机器是否有可能像人一样做出智能的行为?3 这样的机器是否会有真正的、有意识的思想?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思考“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认为智慧不分层次,人类与机器人平等,机器人“可以征服”人类。“二元论”认为智慧是分层次,人类“永远高于”机器人。对于技术科学层面,人工智能全景包括人工智能基础,问题求解,知识、推理和规划,不确定知识和不确定推理,机器学习,沟通、感知和行动,反思与展望。1980年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提出了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的机器可以表现得智能,而强人工智能的机器是真正地有意识地在思考(而非仅模拟思考2024-10-29 -
美国德雷克大学来访2024年10月27日,美国德雷克大学(Drake University)校长Marty Martin率领国际事务主任Annique Kiel、高级顾问Daniel Palm、以及Bruce Wang一行访问天华学院。天华学院校长叶才福、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程葆青、校长助理兼国际交流处主任胡珍,以及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云、夏智源等热情接待了来宾。双方在商讨中发现,两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之处。作为非盈利性私立院校,两校均注重通识教育,致力于鼓励学生终生学习,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同时,两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理念也不谋而合,特别强调教师的国际视野在培养学生全球化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国际化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双方共同商讨合作意向)两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并探讨了在未来合作方面,商业分析本科课程、教育与大数据领域的3+1+1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康复专业博士项目、以及交流交换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德雷克大学位于美国爱荷华州首府得梅因(Des Moines),大学建立于1881年,是一所以人文科学和职业教育为主的私立大学。学校追求教育和科研2024-10-29 -
天华学院微信小程序暨校园数字导览正式启动上线10月25日上午,天华学院微信小程序暨校园数字导览上线仪式在旭华楼数字影音室举行。党委书记高建华、总校监叶才福、顾问委员会主任郭伟奇、监事长陆建非、常务副校长龚春蕾上台,通过将手机放置在启动框中正式启动天华学院微信小程序。学校校务委员会成员、党政监领导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校园AR、VR数字导览系统,副校长徐子卿为大家作详细介绍。VR校园导览是一种融合了全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先进应用,它通过高精度、高清晰度的画面捕捉,将校园内的各个角落拼接成连续的全景画面。360度全景视角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沉浸式游览,使其能够以一种近似于物理在场的方式体验环境。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控制视角和方向,与虚拟环境中的热点进行互动,从而触发相应的语音导览和信息展示,这种互动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目前,校园新增场景318个,交互点位14000个,数字人讲解视频总长约80分钟左右。这些内容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沉浸感和交互性,在学校招生宣传、校园文化展示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AR导览系统主要分为两种识别体验方式,其一为通过移动端摄像头进行现实世界场景识别,系统采用深度2024-10-28 -
学校领导实地考察学前教育学院新建实训场所10月25日上午,学校党委正副书记、正副校长、正副总校监、顾问委员会主任、正副监事长、工会主席、校级助理等校级干部及各二级学院院长实地考察学前教育学院新建实训场所,了解其最新建设情况及主要功能。在学前教育学院正副院长的陪同引导下,校领导一行先后来到创意美术室、情境体验室、音乐排练厅、绘本馆、舞蹈排练厅、音乐教室、儿童心理实验室等场馆,详细了解了各场馆的主要功能,并重点考察了托育实训中心和远程实训基地观摩教室。当前,学前教育向下延伸到0到3周岁,需要学生具备婴幼儿照护能力。托育实训中心引进了婴幼儿托育实训最先进的品牌,有婴幼儿照护实训台、人工智能婴儿(有芯片和感应原件的婴儿模型),育婴员岗位虚拟教学平台,托育课岗融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供学生实训使用,未来也考虑申请育婴员考点和培训使用。远程实训基地观摩教室则配备了阿里钉钉的智能观摩云台系统,可以实时远程观摩基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其AI功能,可以将活动视频进行录制、智能切分,并用关键词给视频做好标签,方便后续依据关键词调取视频素材。此次专业化、数智化、特色化实训场所的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学前教育学院在人才2024-10-28 -
学保处召开学期教研组辩论训练研讨会为全面推动本学期中英文辩论训练的高质量发展,了解各学院各年级辩论教研组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一步破解中英文辩论训练的重难点,学保处于2024年10月23日上午9:00,在月华楼270会议室召开教研组辩论训练研讨会。学校副监事长曹云林,副校长徐子卿,校党委书记助理、武装部部长卢建兵,学保处副处长刘洪伟,副处长兼校团委书记杨央以及教研组长代表们参会。各年级教研组组长们对教研组组员构成、训练计划、如何开展落实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围绕如何提升高年级学生辩论的活力、如何夯实低年级学生辩论基础、如何进一步抓好重点环节进行研讨交流。学保处领导们在听取各教研组组长代表们的发言后表示,作为教研组组长要进一步整合学院组训力量,依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挖掘学生们对于辩论的内在潜能,注重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和突破,运用新媒体手段在抓好辩论训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将辩论作为我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副校长徐子卿认为学校全面实行中英文辩论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层面上:现在是人工智能AI时代,信息化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之快,学生需要培养好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锻炼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清2024-10-25 -
热烈祝贺学校第一批“民师计划”项目获得优异成绩2024年7月,学校9位教师顺利通过第一批2022年立项的上海市民办高校“民师计划”项目结项,其中3位教师被评为“优秀”结项。(我校孙连荣老师在专业教师类项目中被评为“优秀”结项)(我校屠潇老师在思政教师类项目中被评为“优秀”结项)(我校李忠唐老师在双师型教师类项目中被评为“优秀”结项)“民师计划”项目以助推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目标,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及管理队伍,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及管理队伍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持续力,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民师计划”项目每年遴选扶持50人,划分为专业教师、思政系列教师(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双师型”教师和管理类人员四个组别。学校十分重视该项目的申报工作,由校领导亲自领衔,教务处、科研处和人事处共同组成申报、审核小组,在校内进行评审和选拔。2022年第一批项目共选送9位教师,全部立项成功,并于今年全部通过评审考核、顺利结项。校内申报具体流程为:教师个人提交“民师计划”项目申报书,学术委员会遴选、初步确定申报名单后,由学校组织专家现场进行申报内容指2024-10-25